我在上週民視台灣廣場,和大家分享了由民間發起,現在各縣市政府開始推動的「食物銀行」。
雖然政府已經有社會福利體系在協助弱勢,但是仍然可能會有人由於制度設計,儘管在人生路上遭逢變故,卻被社福體系排除在外。我們期待政府能夠更加細心積極,做人民真正的靠山!
2015-05-07台灣廣場 深入社區 連結愛心 食物銀行助弱勢!
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去年全國低收入戶人數共有35萬多人。如果和同樣接近35萬的中低收入戶合計,已經有超過70萬人納入政府的社會福利體系。
但是,這些法定的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,其實沒辦法完全將國內貧窮、弱勢的人包含在內。光華雜誌就曾經在2013年的報導指出,若是依照國際組織的標準,國內還有60萬戶,將近170萬人,落在貧窮線以下,卻無法得到政府的濟助。
這些家庭,可能是面臨突然失業、意外事故,所以陷入困難。可是他們的經濟條件,未符合政府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補助標準,結果就被排除在政府的社會福利體系之外。
為了幫助這些人,民間首先自發性地發起「食物銀行」。「食物銀行」的精神非常簡單,就是鼓勵民眾將家中多餘的食物,透過食物銀行轉送到需要的人手上。其實我們台灣浪費食物的情形很嚴重,家扶基金會曾經在2010年做過統計,發現台灣人一年浪費的食物,就可以讓低收入戶人口吃20年。
「食物銀行」這種社會福利機制,一方面能夠給這些家庭實際的幫助,一方面也避免了食物浪費。所以這幾年地方政府,也開始和民間組織合作設立,甚至進一步從「食物」擴大到其他物資,成立「物資銀行」或「實物銀行」。彰化縣政府最近就設立了七個社區關懷據點,提供白米、乾糧和衣物,讓實物銀行能夠深入社區,服務更加及時與在地。
在地方政府各自努力下,食物銀行在各地已經開始有成效。我們期待,中央能夠建立完整的機制,整合資源,讓各縣市物資可以互相調度與支援。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路途中,都可能遭逢到意外,陷入困境。我們希望,政府能夠真正盡力,做我們人民的靠山。
http://ppt.cc/HCXyv
#彰化 #陳素月
#民視 #台灣廣場 #食物銀行 #弱勢族群 #社區關懷